一、描述钱财的诗句
财聚腰间缠万贯,功成名就定不虚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金钱万贯何足论,岂能屈节在千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咏田家
[作者]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二、描写扶贫的诗词
精准扶贫得人心
最好三年都脱贫
攻坚战斗已打响
小康只剩一公里
三、征求歌颂或赞美穷人的诗词
----原创修改---
《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树荫,
也就无法松懈怠惰。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挥霍,
也就没有机会堕落。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贪欲,
也就不会投机罪过。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不用为失去忧戚,
也就少了精神的折磨。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不用为争夺利益,
把亲友爱人的感情撕裂扯破。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剔除娇纵,踏实做人,
我就已经很快乐!
四、最能体现唐寅晚年贫穷的诗
《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桃花诗是是唐寅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脍炙人口。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是飘逸潇洒,是唐寅一生快活自在的写照;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他消极避世,悲观无奈之余的感情寄托。不管是那一种,这首诗里溢出的闲情雅致是足以让我等倾倒的。
那么唐伯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这首诗很有他行文的代表性。试想像一下,浪漫缤纷的季节里,桃花姹紫嫣红,群芳争艳,少了哪一种色彩,都会显得孤单,都会有几分的失落,正如人生,不就因为她七彩的颜色和个中的滋味,才更令人痴迷执著吗?清新固然可人,但绚丽同样惹人垂青。一个失意但风情仍然的文人,倚于桃花树下,身影随桃枝晃动,或不时轻步桃花丛中,手提酒壶酒杯,饱餐秀色,安静而又闲适,又放荡不羁。这种生存境界,不是有超凡意境的雅士所不能为。那么与唐伯虎的生活经历联系一下,也不难看出,到如此境界还能这样超凡脱俗,也确属不易呀!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才华横溢的唐伯虎,考中秀才第一名案首,参加乡试,又中解元不料会试时却因牵连科场冤狱,无端受到牵连,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有人说这时的唐伯虎对红尘心灰意冷,产生了远离尘嚣的念头,但终不能舍弃,只好忘情于桃花,选择了消极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其实不然,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心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圣贤守世之道,唐伯虎当然也没有逃出这个思想的局囿,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失意于仕途的唐伯虎,对现实无能为力,这也是古代文人的共同之痛,但又不甘心,种种无奈交织于胸中,他能做到独善其身当然是最可惜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最可怜的选择。桃花艳丽娇媚,但是她所透露出的多情也许最能说出唐伯虎的心境吧!自建桃花阉,种上些许桃树,寄情于在桃花林的宁静,但也时时见桃花的多资多彩,这是矛盾的结合,也是诗人的感情之结,到底难以适怀呀!不要看写得很平静,用桃花换买酒的钱,喝醉了就在桃花丛中睡,酒醒了就坐于花前,赏心悦目,悠闲自在;但后面写的应该是一些感怀吧,“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虽然说是只愿天天以酒买醉,相伴着花开花落,只一心想着过这种日子,虽然平凡但不失惬意,就是不愿在达官贵人面前弯腰。可以说是一种气节,也可以说是一种酸楚,这与他多次入仕联想起来就很明白了。“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这几句诗说出了诗人心中平实的胸襟,你富贵我贫穷,各不相干,你有你的娇奢淫欲,我有我的酒盏花枝,但是两相比较,我在天堂你在地狱,你成天忙于用心于存亡之道,我可是悠闲得很。到这里自然地,就想有了陶渊明那种归去来辞中的欢快之情,却与阮籍穷途之哭有同种情怀但有不同表现,但诗人还对红尘心存幻想,不然唐伯虎若真是看破仕途也不会有很长时间的堕落,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文人总是心怀“治国、齐身平天下”的抱负,但他们的远大理想总是与现实产生很多冲突,虽然感悟是很多,诗人的博闻强识和复杂的感悟到底使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时不予他们;可能诗人自己也有自作多情,作茧自缚之感,但总是想找一个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广大的民众尽一点绵薄之力,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没有知音,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人们记住的往往只有他们的狂傲和疯癫。“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结果总是让人郁闷的,苦闷的诗人也只有用富有的才华和无尚的灵性道自己的寂寞和痛苦,就是在诗情中把持自己,这也保持了自己,不至于走向精神的孤凉和感情的荒原,最后只能得一片净土,了却一生,“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做不成豪杰,也可能没有花没有酒,但还可以用情于桑梓,独享这田野之趣。
唐伯虎选择了远离尘世,与桃花为友,但仍心存天下,矛盾的心情与对现实的无奈纠集于胸。但仍不可说他是消极避世,悲观厌世,他的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这不是出世之人所能的。他晚年信佛,也算是找到感情寄托吧,而桃花只是他抒发胸臆的媒介而已,也是他感情的一种象征,既艳丽又潇洒。
唐伯虎这首桃花诗,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行文的优雅,真切平易,口语化的表述,意境警拔清新,通过对物我一体的尽情描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坎坷的感情经历和复杂生活背景,后人读来,余味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