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暗香赏析?
赏析: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淡远蕴藉的笔墨描画出烟霭深沉的旅行,而这“韵最娇”的“新词”便是《暗香》《疏影》二首。沈祖棻云,“《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而其托物言志则同。”小诗流露出的才子词人姜夔于音乐中的那丝陶醉与忧郁,使人不禁想去赏析这首“读之使人神观飞跃”的《暗香》,走进笛里梅花,走进姜夔的清刚幽冷之境。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月光清美,梅花溢香,这位词人吹的想必是笛曲《梅花落》了。笛韵悠然,当时的词人之心可是恬淡安闲,怡然自适,或是心有幽怀,黯然神伤,还是柔情蜜意,“相看好处却无言”?资人遐想,含有韵味。“算几番照我”,回忆并勾勒往事。“几番”约言其多,不止一次。唯“当时只道是寻常”,才有今日的追忆与幽思。“算”字送出一种回忆往事的凝神静思的状态,而这种回忆从根本上是缘于内心生发的感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于是引起下句对往事的追述。
“唤起玉人”句,在月下、梅边、笛里复加一“玉人”,则美人梅花互衬,俨然有春日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美。著一“唤”字则静中有动,静止的美丽图景变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不管清寒与攀摘”,冒着清寒,攀折梅花,则内心感情之热烈可知。这里清而不凄,清而非冷,清寒而不刺骨。“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都可融而为一,这里似乎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回视起句清空,它既可能是在“玉人”身旁的“吹笛”,也可能是孤身一人,因思念而吹笛,更可能是兼而有之,以“几番”二字囊括。和次句意脉似断非断,似连非连。这三个分句以寻常的字眼包蕴了广阔的时空,构造了悠远的意境,暗含了凄婉的感情,可谓很有笔力的开篇。
下句笔锋陡转,以何逊自比,而着意在于“渐老”的衰飒。“而今”和开篇“旧时”相对,扩大了时间的厚重感。这里不仅有对往日恋人的怀念,还含有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正与“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的嗟悼悲慨暗合。说“忘却春风词笔”,却隐约含有往事不胜悲的意味,正如那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伤心人,欲寄彩笺却又说“无尺素”一样。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低徊如斯,哀婉如斯,“春风词笔”如何忘却?否则,“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何以入眼,又何以“怪”之?此句又转入现时,竹外疏花萧瑟,冷香吹入瑶席,引人幽思,勾起回忆。正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梅花与人两相思。这里见花思人,生出“怪得”之心,必是至深之情。“疏”“冷”烘托凄凉,“瑶席”反衬哀苦,用字可见匠心。
原文: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宋代〕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只见残梅片片,随风凋落,何时才能和你一起重赏梅花的幽丽?
暗香姜夔原文?
暗香姜夔的原文是“钗头凤·世情薄”。
这首词作于明代万历年间,出自著名文学家汤显祖之手。
词牌名为“钗头凤”,其中一首即为“世情薄”。
在这首词中,“暗香”二字即为“世情薄”下的两字。
汤显祖是明代文学界的一位巨匠,他的词作一直备受推崇,其中《牡丹亭》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暗香姜夔的原文——“钗头凤·世情薄”,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汤显祖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暗香姜夔注音版?
àn暗xiāng香··jiù旧shí时yuè月sè色
[sòng宋 ]jiāng姜kuí夔
xīn辛hài亥zhī之dōng冬 ,yú余zài载xuě雪yì诣shí石hú湖 。zhǐ止jì既yuè月 ,shòu授jiǎn简suǒ索jù句 ,qiě且zhēng征xīn新shēng声 ,zuò作cǐ此liǎng两qǔ曲 ,shí石hú湖bǎ把wán玩bù不yǐ已 ,shǐ使èr二jì妓sì肆xí习zhī之 ,yīn音jié节xié谐wǎn婉 ,nǎi乃míng名zhī之yuē曰 《àn暗xiāng香 》 、 《shū疏yǐng影 》 。
jiù旧shí时yuè月sè色 ,suàn算jǐ几fān番zhào照wǒ我 ,méi梅biān边chuī吹dí笛 ?huàn唤qǐ起yù玉rén人 ,bù不guǎn管qīng清hán寒yǔ与pān攀zhāi摘 。hé何xùn逊ér而jīn今jiàn渐lǎo老 ,dōu都wàng忘què却chūn春fēng风cí词bǐ笔 。dàn但guài怪dé得zhú竹wài外shū疏huā花 ,xiāng香lěng冷rù入yáo瑶xí席 。
jiāng江guó国 ,zhèng正jì寂jì寂 ,tàn叹jì寄yǔ与lù路yáo遥 ,yè夜xuě雪chū初jī积 。cuì翠zūn尊yì易qì泣 ,hóng红è萼wú无yán言gěng耿xiāng相yì忆 。cháng长jì记céng曾xié携shǒu手chù处 ,qiān千shù树yā压 、xī西hú湖hán寒bì碧 。yòu又piàn片piàn片 、chuī吹jìn尽yě也 ,jǐ几shí时jiàn见dé得 ?
诗歌鉴赏《浣溪沙》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作此词)
作用:
1阐明主旨,以雁飞写人思归,“雁”意象代表着人的心情,大雁南飞重云为阻碍,无声飞归,就像接下来所写下面“打头风浪”阻碍词人回乡一样,觉得日常随见之物都阻碍回家,正是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
2奠定情感基调。首句即以雁怯重云惨淡景象切入,以哀景写归乡之乐,以淡笔写浓情。
(如果在全词看,还与下阕的欢乐景象相对比,形成明显反差,极显归乡之喜,连春浦绿、梅枝、灯火都期待和欢迎。)
暗香姜夔上阕运用什么手法?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由此可见上阕的手法是对比。这种诗词很多啊,写自己年轻的时候和如今年老,都是对比。
姜夔,点绛唇,赏析?
姜夔
丁未冬过吴松作(吴松即苏州河)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俞平伯先生论历来为人重视的张炎对白石的评语(如“清空”、“清虚”、“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道,“似乎被他说着了,又似乎不曾,很觉得渺茫。”(《唐宋词选释·前言》)渺茫在于对白石创新的理解。
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怀古小词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飞的残秋道经吴松至苏州时所作。“燕雁”即北雁,象词人一样“太湖西畔随云去。”上片第二韵为传唱千古体现白石独特风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数峰聚首商量黄昏降雨,物拟人,人拟物,活画穷愁而颇自得,是词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内蕴极丰富。自然与诗人浑然为一,动态寥阔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的风骨和精神。下片点怀古,家住苏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诗人陆龟蒙(天随子),思想与一生浪迹天涯的鸿爪颇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临其地,能不念及?云雾缭绕“商略黄昏雨”的数峰中,陆、姜当各占其一。
白石语言艺术极高明,所谓裁云缝月,敲金戛玉。他的语言如名提琴手的弓子,在琴弦上灵动机敏极富弹性的无穷变化,力度、动静、虚实、疾徐……。如清风流云,海浪空礁,无所往不极其妙。这词中,随云去的燕雁,商略黄昏雨的清苦数峰,参差飘舞的秋柳,乃至拟共天随住的词人自身,都处在无穷变化的艺术魔法中。琴弦可理解为情化的客观现实。
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渐成哲学史和伦理史的主要趋势。白石诗词,标榜“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自然高妙”;继承与创新方面,主张“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白石所说的“自然”,与道家的“道”很相近似:“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白石流寓浙江吴兴(湖州),慕白石洞天之名,遂自号白石道人。“白石洞天”可能即六六年发现的石灰岩溶洞黄龙宫,古代道士修炼之所。白石思想上倾向道家是很明显的,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南宋国势不振的时局,都逼他走向空无。这不能不影响其美学思想及诗词创作。
“自然”、“道”、“清空”、“清虚”并非子虚乌有的虚无。老庄美学认为艺术美的本质即道的本体,非五官能感知的认识实体。本体应说是在实体基础上所获得,它虽“无为无形”,却又“有情有信”,无处不在。对美的本质的这种认识必然规定创造和鉴赏,所以强调“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虚静寂寞为最高境界。姜白石“自然高妙”的创新,正走的是老庄美学的这条路子,这首小词清空中的充实丰富即一例。
姜夔的暗香和疏影谁更出名?
一样出色,《暗香》、《疏影》同咏一题,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
《暗香·旧时月色》是姜夔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的时候写下的。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句秀美,用字精工。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
《疏影·苔枝缀玉》是暗香的姐妹篇,均出自词人姜夔之首,用以赞咏梅的的高洁、幽静,并托物喻人,以此来表达本人不幸的生活境遇。词人先勾勒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抽象,又表现了它顾影自怜的傲丽与情怀。此外,姜夔还拔出了多个典故,将主人公的思想与梅花的质量相结合,极具悲心意味,境界苍凉。
姜夔的暗香疏影词牌取自谁?
取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
扬州慢姜夔100字赏析?
《扬州慢》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作者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连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都厌恶说到战火刀兵。
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
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则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年的兴致和情思。
以杜牧笔下的诗境与扬州城的现境进行对比,作者的写法自然高妙,浑化无迹。
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作者在下片中侧重于写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扬州慢姜夔,赏析结尾总结?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