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庐山瀑布诗歌? 望庐山瀑布?

2023年11月10日 12:57:101

庐山瀑布诗歌?

关于庐山瀑布诗歌有:

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二、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

望庐山瀑布?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和湖口望庐山瀑布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体裁不同。《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而《湖口望庐山瀑布》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第二,情志不同。李白一生狂放不羁,因此他所作的《望庐山瀑布》豪迈奔放,一气呵成,境界宏阔。而张九龄作《湖口望庐山瀑布》时,位高权重,仕途顺遂,因此全诗都充满了看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喜悦之情;第三,描写角度不同。《望庐山瀑布》的角度相对单一,以简见丰,描写出庐山瀑布宏阔庞大的气势。而《湖口望庐山瀑布》则从视觉、听觉、远景、近景多角度描摹庐山瀑布的美丽风光,角度繁复,生动鲜明地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景象,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愉悦心境。

望庐山瀑布赞美祖国的诗歌或散文?

  之所以去上庐山,七分的心情是奔着瀑布去的,很早很早是时候,李太白的那首诗就吸引了无数的眼球,的确是很美的风景,读在书里,想在心里,挂在眼里的那条白龙!当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气魄呢?!就是怀着这样的期待,奔着庐山来了!

  

  原以为那瀑布是坐了车就可以直达的跟前观赏了的,但是车到山前,却是有人指点说,还要爬近一小时的山路才看得到的,有点意外!在心里嘀咕着:这好景还真的是远在深山待人识呢!车在山门外停了,进山的坡路起初很缓的,早晨的山路倒也没有怎么感觉太过意外的那种,修葺的很好的台阶可以容得下两个人并行,一侧临山,左边就是山谷了,谷中水流很大,想着这谷中就有用来供飘流蓄水的一道道的水闸,也难怪呢!水流的声音很轰鸣的,最引人的还是流水清澈,溅起的水花很漂亮,真的是盛开的花呢!

  

  听着水流声,一边在攀登,心里也不由得想象着那瀑布的壮观了,该是怎样的美呢?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吗?呵呵,自己不禁在心里笑了,那是太白先生的夸张之笔哦!这山的最高峰也就一千多米呢!只是今天要看的风景不是他老先生当年看的香炉峰瀑布了!

  

  随着山势渐陡,路也愈发难走了,有的地方窄得仅容一个人才过得去,还要侧了点身子,脚下也不时的有一滑,不由得你不紧张起来,原来这已至半途了,身上的衣服也早已后背湿透了,山路上看到了下行的游客了,原来还有更早的观瀑者呢,想着温度要渐渐的高了,我也加紧了自己的步伐,好在身体感觉还可以,登山的准备做的充分,人也就舒服多了!渐渐的看到了一些下山的游人,这些可是早客呢,应该是最早把今天的瀑布看在心里了。心里不禁佩服起他们来了,早晨的空气那么的好,下山的这会也是不太热的哦!

  

  最给我感动的是看到几位老者,几步一歇,走走停停,但是那是一点点接近了目标的,忍不住问了一位,原来老爷子已是七十一了,倒是身体真的很硬朗的,还是叮嘱了几句,老人很感激的说谢了,我的脚下更不由得加紧了些,呵呵,目标就在不远处等着我呢!

  

  一路上的耳畔响着的是瀑水流经山涧的冲击的声音,有的时候小,有的时候又大些,在石陡涧深的地方!随着山势壁立的压迫感愈发强烈,我却也更大声的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有人叫着:瀑布!瀑布!真的看到了,在左侧偏西南的位置,挂着的白练呢!呵呵,这就是瀑布了!

  

  怀着很快乐的心情登上了观瀑台,正对着瀑布,好个三叠泉瀑布哦,因峭壁有三级,瀑布便也随山势分三叠飞泻而下,落差有近200米左右,真的是很壮观的!而每叠瀑布却又是特色各具,上叠如飘雪拖练,中叠恰是碎玉摧冰,飞雪如花,第三叠好似玉龙入谭,如龙吐水,直泄一汪碧潭,溅起的水花腾起了阵阵的水雾,随着山风飘来,扑面的水汽很是清爽!

  

  泉水在轰鸣声里真的是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羽在翩跹,又如明珠飞洒落玉盘,真的是奇观,在这清幽的山谷里显得这般奇迹了,随行的朋友大声的欢笑,孩子更是狂叫鼓舞!我的喜悦也在心底荡漾开来!也仿佛那瀑布之泉飞入我的心间!

  

  而翻开历史,李白却是没有到过这里,他在上源的屏风叠隐居着呢,只是咫尺之间哦,却又真的失掉了大师的咏叹之美文!香炉峰的瀑布从历史里一路而来,这三叠泉的瀑布之美,却是在当代了!这或许就是历史的玩笑吧!所幸的是,我领略了三叠瀑布的壮观!

庐山瀑布和望庐山瀑布的区别?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从语音平仄来讲,李白的诗更加流畅,朗朗上口;

从诗的气势来看,李诗“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奇异,气势磅礴;徐诗的“白练”“破青山”虽有夸张,却无显然不如银河的气势足。

从艺术特色或者修辞学来讲,两者各有千秋,分别受到苏轼和白居易的欣赏。李白的语言整体生动无比,徐凝的“白练飞”“界破青山色”也是难得的佳语,尤其是一“破”字,可谓把语言用活了。

望庐山瀑布是庐山的瀑布吗?

是的!望庐山瀑布写的是庐山的三叠泉瀑布.

1. 在《纪游集》中,曾辽样描写三叠泉:“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三叠泉瀑布素称“庐山第一奇观”,故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太白读书堂中隐居半年,而太白读书堂就在屏风迭上,屏风迭下便是三叠泉瀑布跌落的九迭谷.

2.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望庐山瀑布词语?

远望瀑布,同如布帘,挂在山前,再视远处,飞流直下,好大的水流,晨光照耀,银光闪闪,如同天上银河,闪闪亮亮,如同夜空星星,真象银河从天上飞挂在哪。

望庐山瀑布王安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仙李白的名作,不是宋朝王安石的。全诗如下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望庐山瀑布段子?

你好,望庐山瀑布,意犹未尽;借问此景,何时能至?

若非天上仙境,何以有此绝妙景象;若非人间胜境,何以有此壮丽风光。

举目远望,瀑布悬崖,水流飞瀑,让人陶醉其中;遥想当年,李白登临此地,壮志凌云,豪情万丈。

如今游人如织,争相观赏,令人叹为观止;但愿此景长存,待我再次登临。

望庐山瀑布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