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唐诗竹枝词刘禹锡? 竹枝词,刘禹锡朗诵?

2023年11月09日 23:54:121

唐诗竹枝词刘禹锡?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竹枝词,刘禹锡朗诵?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刘禹锡典故?

刘禹锡是竹枝词的发掘者,并创作竹枝词很多首。作为把民歌变成诗体的文人,对后代影响很大。在夔州刘禹锡接触了当地的民间以“竹枝歌”为名的民歌曲风。

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后又在这《竹枝词九首》之后创作了《竹枝词二首》。大约创作时间为: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

刘禹锡竹枝词地位?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终生好友,两人都是在中唐享誉一时的文学大家,政治命运也十分相似,都因为永贞革新而被贬,远窜退荒。但是两人的性格却迥异,这从他们的诗歌这便不难发现。

柳宗元诗歌大多是抒发被贬之后的悲凉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文多悲怆,辞甚凄凉;而刘禹锡固然也有抒发贬谪之情的诗歌,但这些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刘禹锡似乎在这纷扰的世俗中,找到了一块净土,可以抛开一切的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这块净土,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栽种着欣欣向荣的青青芳草,盛开着极富生命感的艳丽的鲜花,刘禹锡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竹枝词》。

竹枝词是根据巴蜀地区的山歌改变而来。这种山歌音乐,在一般士大夫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刘禹锡虽然也承认“词多鄙陋”,但是自己却不避这村野鄙陋,主动去采集、改造、创造民歌。于是,竹枝词这朵在深山中开放的小花,被诗人移栽进了唐诗的江山。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你不是说无晴(无情)吗?为什么还是有晴(情)呢?生长在明澈山水里的女孩,情思柔婉,神韵自然,毫无做作之态,是不会有深宅大院里的闺秀们那么深的心思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在当时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连留恋京都琵琶曲,看不起“山歌与村笛”的大诗人白居易,也忍不住写起了竹枝词: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在刘禹锡之后,除了白居易、元稹之外,宋代的苏轼、黄庭坚、杨万里,元代的杨维桢,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王夫之、郑板桥都写下很多竹枝词佳作,文人创作竹枝词之风,一直延续到现在。

〔宋〕苏轼: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鮓瓮头船。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闻杜鹃。

〔明〕杨慎: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下水上风来往惯,一年长在马船中。

〔清〕郑燮: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清〕梁启超: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竹枝词“志土风而详习尚”,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故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常于状摹世态民情中,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这对于许多学科特别是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竹枝词古诗刘禹锡?

唐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大意是: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其二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简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历尽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竹枝词刘禹锡解析?

竹枝词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作品。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竹枝词》  唐•刘禹锡?

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其二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原文: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出自《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刘禹锡的竹枝词赏析?

作品赏析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

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

 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 

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

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

竹枝词,刘禹锡其一?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