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诗歌以什么著称?
“韦应物”的读音是:wéiyīngwù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后期诗歌的风格是?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为什么说韦应物的诗歌创作风格变化?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具有的鲜明写实风格,是与其所处的时代、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他所生活在中唐时期,前唐盛世潜伏的各种矛盾以“安史之乱”为突破口彻底爆发出来,盛唐由此走向衰落,诗人们面对战乱、争斗、倾轧的现实,再也不能像前辈李白那样热情的高歌“大江东去”。
战乱的场面、痛苦的民众、悲凉的心境,真实而迅速地在大历诗歌中浮现出来,现实的内容成为诗人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从大历诗坛写实风气的形成和变化中可以看出,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写实倾向并不是一个孤立现实,韦诗写实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大历前后的时代特征和诗坛写实风气密切相关的。
中国诗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其基本特点有:
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2、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二、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
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
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三、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古代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
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四、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
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
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诗歌排名?
诗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有很多佳句名诗,有写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有喜悦的,有悲伤的都能在诗歌里展现出来。
<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锦瑟>,唐,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山居秋暝>,唐,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韦应物朝代?
韦应物是唐朝诗人。他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五言绝句写得非常好。
韦应物女婿?
韦应物 的 女婿是杨凌。
杨凌,中唐人,与其兄杨凭、杨凝并称“三杨”,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著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其书作《杨评事文集后序》。
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兄凭、凝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
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兄凭、凝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
代表作品
卷291_1 「奉酬韦滁州寄示」杨凌
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
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
卷291_2 「梅里旅夕」杨凌
沧洲东望路,旅棹怆羁游。枫浦蝉随岸,沙汀鸥转流。
露天星上月,水国夜生秋。谁忍持相忆,南归一叶舟。
卷291_3 「钟陵雪夜酬友人」杨凌
穷腊催年急,阳春怯和歌。残灯闪壁尽,夜雪透窗多。
归路山川险,游人梦寐过。龙洲不可泊,岁晚足惊波。
卷291_4 「润州水楼」杨凌
归心不可留,雪桂一丛秋。叶雨空江月,萤飞白露洲。
野蝉依独树,水郭带孤楼。遥望山川路,相思万里游。
东郊 韦应物?
出自于唐代诗人韦迎物的古诗《东郊》原文:“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韦应物妻子?
元苹(740年—776年) 字佛力。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祖拓跋什翼犍的后裔。父亲元挹,官尚书吏部员外郎,从六品下。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
韦应物思归?
译文:春天的柳条被风吹得高低起伏,东风吹动出外游人的心。在异地看见家乡的花感觉到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寞,在异乡听到家乡的乐曲让自己感到更加凄凉。
红花飘落在地上,岸边的樱桃还没有熟透,小草重新生长绿色染遍了曲折的洲渚,如果可以回到家乡,还是早些回去,不然子安死了,李安也亡了。
诗词原文: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