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秋来李贺诗歌赏析? 李贺秋来的写作背景?

2023年10月31日 18:54:361

秋来李贺诗歌赏析?

赏析李贺的《秋来》这首诗:

句解:

首句“秋来凄管变萧条”写秋景,渲染气氛。秋天一来,落叶纷纷,草木萧索,让人感到凄凉凋敝。这里的“变”字用得极妙,从正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并在“凄”、“萧条”中为引出下面的诗句埋下伏笔。

次句“月过中秋十二圆”,写月亮。中秋时节,月亮应该是最圆的,然而诗人却说它“十二圆”,这是因为月亮每月都有圆缺,圆了又缺,对常人来说,也许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对多情的诗人来说,那月光的乍圆还缺,就会勾起诗人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的两句是写诗人屏风上题诗的。一个是“泪墨”,一个是“凝眉迟睡意”,二者之间用“不堪”搭桥。“泪墨”用的是晋代张芝的故事。张芝曾因为书法精妙而把家里的布帛用尽,又用衣服写字,后被尊为“草圣”。“泪墨”句写的是诗人因读屏风上的题诗而感动,以至泪流满面,用衣袖去写诗。李商隐曾有“袖手无言味最长”(《随师东》)的诗句,诗人这里可能是受此启发。“不堪”是“不能忍受”的意思。此句与“泪墨”并用,把诗人对屏风上题诗的感怀之情充分表现出来。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情绪。“青简一编书”,是指诗人用青色的竹简写成的诗。“青简”这里指的是竹简,而不是指青色的书。青色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书写颜色,因为这样的颜色比较醒目,不利于长久保存,所以只用于写诗。这里的“简”是“片”的意思。“一编书”指的是不多、一点点。诗人把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看得很轻、很少,很不值钱,从而体现出诗人那种轻视自己诗作的态度。

词解:

萧条:萧条、凄凉。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不堪:不能、忍受。

书:写、写字。

赏析评价:

这首诗的首句以凄凉萧条的气候特征渲染气氛,一个“变”字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秋夜的无限景象。次句以“月过中秋十二圆”反衬残月的破碎与不全。这两句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将月夜的景象与诗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第三句以张芝的传说和李商隐的诗句引出诗人自己的事。结句诗人将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不值钱的表现与张芝的草书、李商隐的吟诗的环境与心情相比,反映出当时社会重书法轻诗歌的不正常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不平之感。

李贺秋来的写作背景?

《秋来》写作背景: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秋生古诗鉴赏?

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词的下阕“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风 李贺古诗?

李贺带风古诗,例如: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李贺《巫山高》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几人。——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三月》

闭门感秋风,幽姿任契阔。——李贺《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李贺《野歌》

冬雨李贺 古诗?

关于冬雨 古诗如下:

1.冬雨不成雪,北风寒未深。

出自宋代诗人朱弁《冬雨》

2.经冬雨到花朝节,趁节寻芳到小园。

出自明代陈仕龄《花朝不见花》

3.冬雨连宵又彻明,冥冥天意未开晴。

出自明代王缜《句容风雨不止次韵答夏景升正郎》

4.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

出自宋代苏辙《寒雨》

风李贺古诗?

《风》的作者不是李贺。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秋来古诗?

秋来的古诗有:

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唐代李白的《子夜秋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明月千里寄相思,相思怨恨难平歇。

以上是秋来的古诗供您参考。

渡汉江古诗李贺?

《渡汉江》唐,李百药

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

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

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

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飞毛。

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隋内史令李德林子。七岁能属文。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辄谢病去。召袭父爵,署礼部员外郎。炀帝即位,废还乡里。入唐,太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太子左、右庶子,散骑常待,宗正卿。有《李百药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古诗花媒李贺?

李贺古诗关于花媒的句子是“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全诗如下: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译文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赏析】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

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

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古诗:南园 ——(唐)李贺?

李贺《南元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