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秋词古诗? 秋词古诗赏析?

2023年10月31日 10:40:171

秋词古诗?

关于秋词古诗有: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唐代〕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古诗赏析?

一、赏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其二

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二、原文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三、释义

其一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四、作者朝代

唐朝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

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

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秋词古诗讲解?

刘禹锡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译文

其一: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译文: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词的古诗?

秋词有关古诗,例如:

秋词

[唐]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冷冷清秋的凉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没有春天的景色那样朝气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秋词古诗意思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到秋天人们就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说秋天胜过欣欣向荣的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白鹤直冲云霄,便将我的诗情引到万里长空。

自古以来,文人每逢写到秋天、秋景,面对秋风落叶一片萧条,大多抒发痛苦悲伤的情感。刘禹锡却反对这种消极悲观的传统,唱出了昂扬向上的秋的赞歌。

秋词塘流水一古诗?

秋词塘流水一有关诗句,例如:“半夜秋霖歇,满塘寒水流。”

出自:水心新居

[宋] 赵汝铎

开扉待嘉客,沽酒解闲愁。

半夜秋霖歇,满塘寒水流。

风声生叶底,月色在沙头。

忆着鲈鱼美,松江有旧游。

作者简介:赵汝铎,字鸣道,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太宗八世孙(《宋史》卷二三三《宗室世系表》).事见《宋诗拾遗》卷一九。

李白秋词古诗朗诵?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为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不是李白所作。

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词唐刘禹锡古诗讲解?

唐代诗人刘禹锡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为特点。以下是他的两首代表作之一,关于秋天的诗歌讲解:

1. 《秋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词是刘禹锡创作的秋天景色描述诗。诗中描绘了白日西斜、黄河奔流的景象,表达出秋天的壮丽和辽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表达了诗人一种进取的心态,意味着不满足于此,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这首词既展现了秋天的壮美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和对未来的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刘禹锡的诗作倾注了他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情感和哲理,被后人誉为唐代文坛上的一颗明星。他的作品独具风格,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

秋词唐刘禹锡古诗背诵解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为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古诗秋词的意思和解释?

“古诗秋词"是指古代诗歌中描写秋天景色和情感的作品。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它象征着丰收、成熟和离别。古诗秋词常常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人们的情感和思绪,表达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古诗秋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题和意象:

秋景描写:古诗秋词常常以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为主题,如金黄的稻田、红叶飘落的林间、清凉的秋风等。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忧思离别:秋天是离别的季节,古诗秋词中常常表达对亲友离别的思念和忧伤之情。秋天的凉意和枯叶飘零常常与人们的离别和分别相联系,引发出对离别的感慨和思考。

人生哲理:古诗秋词也常常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秋天的丰收和凋零,让人们对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有更深刻的感悟,引发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古诗秋词以其深邃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而被广泛传颂。著名的古诗秋词有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这些作品通过对秋天景色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