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有关物候的诗歌及赏析?

2023年10月29日 09:29:251

有关物候的诗歌及赏析?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出自唐代郑愔的《春怨》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注释

褰(qiān)1.揭起:“子惠思我,~裳涉溱”。2.古代称套裤。

罗幌:luó huǎng 注音: ㄌㄨㄛˊ ㄏㄨㄤˇ 释义 1. 丝罗床帐。

赏析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春怨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歌赏析例题及答案?

读《春 雪》,回答问题:

《春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

⑴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答: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解析“惊”字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2) “却嫌”、“故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绿诗歌赏析及讲解?

《绿》是中国当代女诗人杨煤子的一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对人们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诗中大量运用了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忧虑,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整首诗写意清逸,抒情深沉,堪称杨煤子的代表作之一。

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赏析高中?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有关月亮的思乡诗,加赏析?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赏析: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原诗:《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释义: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冰心的诗歌产乡及赏析?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夜,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也不肯作壮语了

诗词赏析

写完《惆怅》两天之后,冰心又写下了另一首怀乡的抒情诗《乡愁》。

在结构上,《乡愁》不像《惆怅》那样讲究,但较《惆怅》更为流畅自然。这首诗以叙事型的句式开篇: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海舟上偶然相遇,提供了地点、环境,“都是小孩子”,表明了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年龄,因此有了这两个条件,“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才出现“索然的对坐,/无言的各起了乡愁”的场面。

这场面无疑是很动人的。

这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触景生情的那种愁,恰恰是小孩子,才有可能在谈笑之后,猛然忆及海舟上的现实场面,内心方涌起无尽的乡愁。

请看他们又是怎样回味自己旅途生活的:十五之夜弹拨琴弦,天风里引发无限凄哀,分明是乐极生悲;十七之晨浓雾塞窗,不干己的一幕悲剧,竟引起抒情主人公的“清泪沾裳”。

这时,有长者来发话了: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长者阅尽人间沧桑,已知道审时度势无可无不可的道理,所以在“小孩子”悲苦的情绪中施以鼓励,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正视面前的现实。“何如作壮语?”为什么不说些豪迈的话来鼓励呢?

不。冰心出面来回答道:我们正因为是率真的小孩子,才不顾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该哭当哭,该笑当笑,既然“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为着故乡,我们“不能作壮语,/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

这是地道的冰心式的回答,坦诚、爽快,不为自己的乡愁流露而后悔,也不去硬充成熟者作壮语,爱就是爱,愁就是愁,既然前提“我们都是小孩子”,童言无忌,童心无碍,为故乡流泪又算什么?!

中间两段为“小孩子”之间的对话,一种回忆的氛围,诗人借拨不动的琴弦、塞窗的浓雾两个意象来表现,最后又让“清泪沾裳”这一典型动作来强化乡愁。由此才引出了旁观者的指点。这种过渡是十分必要的,无此,冰心《乡愁》一诗的最后无法升华成曼妙回声,我甚至怀疑“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三行诗系冰心内心深处的另一种声音,她在乡愁中企图寻找解脱的方法,便借长者的旁白来实行。结果诗人很快又回到正常的自我,角度一换,从容向“我的朋友”道出了真正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尾段中两句排比得比较工整的诗:“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这是全诗的诗眼,“飘扬的爱帜”自然是远方的母爱之旗,在茫茫海洋中给诗人以引导与召唤,使她在闪烁不定的前途星光中,看见母亲的期待的目光,这种力量敦促诗人投入生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

当然,诗人不肯、不忍、亦不能作壮语,但实际上我们却从诗的字里行间读出了这种毅然决然的感触。

前途是什么在等待?不知道。

脚下的一艘动荡不止的海船,船上是一群求学的游子,这实际上是五四运动之后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求索真理,离乡背井,祖国和母亲以一种巨大的期待在盼望着。冰心的《乡愁》表面写一种游子情思,内心无疑是充满着豪壮的。

“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语),我以为是很形象地表达了二十年代初期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用来诠释冰心的这首《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月亮有关的思乡诗歌有哪些?

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知?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7、滟滟随波千道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有关月亮的儿童短诗歌,有吗?

1刘饶民的《月亮》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2月亮(儿童诗) 月亮妈妈又出来了 他一路寻找 顽皮的星星孩子 一路不时 放出温柔的亮光 指引 星星孩子回家. 3云和月(儿童诗) 白云飘过来, 这条白手帕 飘到月亮面前. 轻轻擦过, 轻轻飘走. 擦过脸的月亮, 更亮了. 参考一下。

上面是3个例子了。希望有帮到你

一句诗歌及赏析?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半半诗歌原文及赏析?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 《半半歌》全文: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