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古代诗人谁写的诗最少?

2023年10月27日 00:05:291

古代诗人谁写的诗最少?

唐代,张若虚,写的最少

流传下来的只有《春江花月夜》一首诗但也就是这首诗,让他成为大唐不可小视的诗人!让他在大唐诗人中有很高的地位!

人物、唐诗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

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泊泰谁是诗人谁写的诗?

【泊秦淮】是唐杜牧的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中国的第一个诗人是谁?

善射者陈音 他写的《弹歌》,

弹 歌 〔年代:上古〕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 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 记·郊特牲》)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至于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 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 语词来看,显然都是后人的伪托.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 遗留.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 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 之女所歌的是《弹歌》,作者为善射者陈音.

这要感谢乾隆时候的那个苏州人沈德潜,是他慧眼独具,将载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善射者陈音应对勾践询问时引用的古歌——“断竹读竹,飞土逐肉”,作为上古时期的优秀诗歌,收入所编著的《古诗源》,并题名为《弹歌》.从此,这首“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八字的《弹歌》,才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和研讨.

中国第一位诗人是谁?

我国第一个爱国诗人是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夏日绝句是宋朝诗人李清照纪念谁写的诗?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2]

作品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6-7]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7]

乡愁是哪位诗人写的诗?

余光中台湾诗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席慕蓉也写过《乡愁》一首诗 乡愁 作者: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敖红亮诗歌《乡愁》 写作时间:2002-9-20 2008年9月13日发表于《白城日报》 标题:乡愁 原文: 思念家乡的泪珠 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 碗里 饭里 咽进肚里 让思乡者倾醉 醉在梦里 梦在乡里 是一只芦苇笛 鸣在乡思者的心窝里

秋诗是那个诗人写的?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像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膝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膝王阁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诗写的最好的诗人是谁?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中华民族在那远去的岁月里,每一段时空节点上的文化风采,都化作精彩的诗词,升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爆发出了璀璨光芒!

诗歌的发展从《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经历了很多个朝代。

诗歌用来写实用来抒发情怀与感慨,当然也脱离不开整个的时代背景。否则他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诗歌其实是一种升华对于生活时代的凝练。春秋以前民风淳朴无欲无求,主要的诗歌就是诗经楚辞。

你在里面可以看见那个时代民风的淳朴,天真无暇的感情被活脱脱的歌唱了出来。

而到了秦汉魏晋,尤其汉魏时期,时代动荡,诗歌也活灵活现的吧那个时代的风骨刻进了诗歌的血液,代表人物建安七子曹氏父子,竹林七贤。

而在晋朝士大夫不愿随波逐流,那种隐逸旷达的情怀真如陶渊明诗歌里描绘的一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歌的高潮起于唐初胜于盛唐,这时候的诗歌不同于南北朝的浮华空洞。诗人有别于那是的宫廷诗人,创作雄起豪放。

不是宫体诗能比拟的。宫体诗随南北朝的浮华一起凋落。而诗国高潮也随魏巍盛唐层层迭起。

中国的银幕诗人是谁?

被各大媒体称为“90年代中国电影的标杆”贾宏声,纯粹的银幕诗人,表演极有深度,富有才华。

曾是“中戏校草”,凭着混血似的脸蛋和高大身形走红娱乐圈,更是上世纪惊鸿一瞥的偶像演员。

是伍宇娟的前夫、周迅前男友、巩俐同班同学、导演张扬的好哥们儿。

然而十一年前的纵身一跳。

贾宏声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让公众振腕叹息的同时并感到不解。

中国最早的诗人是谁?

《楚辞·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可见早期诗人重在言志。《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

现在对诗人的定义,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无论从一般意义来讲还是文学概念上看,中国现在还是有诗人的。

只不过,我们心中对诗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怀念数百年前的诗歌盛世,怀念那些挥毫泼墨间就仿佛卷动了清风震撼了山河的风骨气节。

可能有时我们想问的是,是否现在还有如古文人般风雅的诗人。是否还有“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