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交友名篇欣赏?
唐代文人中,如果被问到:谁是最喜欢饮酒的诗人?或许脑子里立马浮现的就说“酒中仙”李白了。不过,咱们的白居易也不甘拜下风。白居易酷爱饮酒,酒是他生活的必需品。
方勺的《泊宅篇》中就曾提到:“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言饮酒者九百首。”看来,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白居易也是无酒不成诗,饮酒中佳话甚多啊!
白居易不仅自己喝酒,还喜欢送酒给朋友,写下了大量的酒谊诗。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风格?
古代诗歌的风格有哪些
古代诗歌有五种常见的风格。
1.
雄浑。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阔达,气概恢弘,气气宇轩昂,气势浩瀚...
2.
豪放。起特点是: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出奇,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胸襟阔达;
3.
沉郁。其特点是:情感浓郁,悲愤蕴藉。
4.
悲慨。其特点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
中国古典诗歌创造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一、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
二、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小说、戏剧主要是通过情节,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呢?从古代的诗论家到现代学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说法,有的说得很玄妙,带有某种神秘色彩。
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思与境偕,乃词家之所尚者。”(《与王驾评诗书》)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三、中国古典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的古典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
四、中国古典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
中国古典诗歌的革新?
在“初唐四杰”之后,陈子昂以更为坚决的姿态登上诗坛,对初唐诗风进行了更彻底的革新,尤其是他的《感遇》三十八首,更是他的这种革新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诗人登上幽州台,只能看见苍茫的宇宙而不见圣贤的识才之人,不觉悲从中来,寂寞怆然,诗人以慷慨悲凉的意境,表现出对失意境遇的极度不满,以及寂寞苦闷的内心世界。古人评赞陈子昂:“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
也正是由“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掀起的这场革新运动,让诗歌的题材发生了重大变化。格律方面的革新,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对“永明体”以来的诗人在格律上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最后的定型。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古代诗歌有了明显的分野——“古体诗”和“近体诗”。
中国诗歌会作品有?
《茫茫夜》、《生活》、《钢铁的歌唱》、《摇篮歌》、《抗战三部曲》、《黑陋的角落里》以及长诗《六月流火》、《可怜虫》
观《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有感?
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
什么叫意境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侗族诗歌欣赏?
侗族大歌,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古典舞作品?
1、《扇舞丹青》。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并在“CCTV电视舞蹈作品展播评选”中获最佳电视舞蹈作品、最佳导演、最佳电视摄像、最佳电视美术设计4个奖项。
2、《踏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
3、《蝶飞花舞》。古典舞《蝶飞花舞》。由著名舞蹈演员江楠编舞,于中国对外文艺交流会舞蹈交流演出中演绎出了此舞蹈,并获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场的最佳舞蹈金奖以及最佳编舞奖。
4、《桃夭》。充满待嫁少女梦幻气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
5、《秦王点兵》。创意来自来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中国西安秦兵马俑。舞蹈采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语汇和创作手法,借古朴的“秦俑”形象,以民间乐曲“绛州大鼓”铿锵有力的节奏、独特的动作造型,表现了中华武士驰骋疆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模式?
立象以尽意——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范
诗人们的创作遵循“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这一思维模式,从语言之“象”、无形之 “象”、有形之“象”三个方面,试图在诗歌中树立起一大于诗歌本身的“象”,从而实“尽意”目的。正是这种创作范式,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含蓄隽永、意境深远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诗歌的诗性特征?
认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重体验、重性情,具有生命哲学的诗性特征。“重体验”可以从中国文艺三个特有的范畴“妙悟”、“蕴藉”和“意境”中得到验证。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艺批评 体验 性情 诗性
一、重体验。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特征。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重体验主要可以从“妙悟”、“蕴藉”和“意境”这三个中国文艺特有的范畴来看。
“妙悟”。庄子最早用“悟”,《庄子·田子方》说:“物无道,正容以悟之”,提醒人做人要纯真自然;东汉曾肇的《长阿含经序》:“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谢灵运“情用赏为美,事昧觉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从斤竹澜越岭溪行》)“悟”字开始用于审美领域;齐梁时“山中宰相”陶弘景“今圣旨标题,足使众识顿悟。”(《与梁武帝论书启》)用“悟”来论述书法创造;随着佛学在中国的影响的扩大,禅宗把“悟”作为对世界把握方式的理念,进一步影响了诗家“妙悟”的审美品味。隋唐时的书法家虞世南在《佩书斋书画谱》中指出:“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及乎蔡邕、张索之辈,钟繇卫王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