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体现哲学观点的古诗词

2023年10月21日 04:53:411

体现哲学观点的古诗词

老当瞎乱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以用来诵读的哲学观点的古诗词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体现哲学观点的古诗词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体现哲学观点的古诗词【精选篇】 1.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3.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4.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8.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5.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8.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2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体现哲学观点的古诗词【热门篇】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 人纤神含皆可以为尧舜。

3.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7.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8. 尽信书,不如无书。

9.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0.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毁笑也。

13.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5.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6.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19.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20.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体现哲学观点的古诗词【经典篇】 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2.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7.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8.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9.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有关哲学的诗句

古代哲理诗:

人生哲理诗句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雪梅历戚》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肢首陵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琴诗》

(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现代芹肢哲理诗:

泥土(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简析这首著名的哲理诗,曾经被多少青年人背诵,抄录在自己的案头作为座右铭。可是,历史往往会与一些人开不大不小的玩笑。这样一首曾经影响和激励过整整一代人的诗篇,在今天也会被某些时髦的人物嘲笑,认为这是一种陈腐了的过时观念。据说,只有肯定自己的个人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

土(林希)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简析]此诗与鲁藜那首《泥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它受前者的启迪和影响,但绝非重版,而是写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哲理蕴涵。林希笔下的泥土不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价值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当它“沉浮在空间里”时的轻浮的一面。一旦变成“尘埃”,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价值也是如此。当把生命与理想同一种伟大的集体事业相联系时,人生的价值才会显示出来;而一旦离群索居,孤芳自赏,陷入虚幻的空间,就会成为污染环境的“尘埃”。

无论为诗为人,不可不切记也!

下面是网络产波广泛的几首诗:

《决心》

人的一生有许多难以取舍,

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着,

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抉择,

唯一会限制我们的,

是我们自己的决心。

《理由》

逃避不一定躲的过,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孤单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你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

但你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

《失去》

最凄凉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

失去所爱的那一刻,

而是你还在徘徊,

犹未知道已经失去。

《炫耀》

不爱了,

就别向他炫耀,

向他炫耀只是代表,

你还是在意他的想法,

你还是对他念念不忘,

他看到这种窘态,

只会深信你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后悔》

别等到错过后才去后悔,

别等到失去后才想挽回。

《清楚》

或许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

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

看的最真确最清楚。

《机会》

人一生有许多的机会,

只是看自己是否能把握住,

珍惜眼前所看到的,

满足目前所拥有的。

我们常常为了一个机会,

而错失了更多的机会。

满招损,谦受益。可以用来诵读的哲学诗句有哪些呢?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哲学的诗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关于哲学的诗句【精选篇】

1.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 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4.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灶祥茄题临安邸》

5.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隐察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 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8.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9.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0.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宴毁 12.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1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5.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关于哲学的诗句【热门篇】

1.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4.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1.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2.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5.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关于哲学的诗句【经典篇】

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 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 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0. 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关于哲理的诗有:

一、行路难·其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释义: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键尺艰难稿早高;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二、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三、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五、雪梅·其一

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睁者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释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有关哲学的诗句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戚裤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高塌简。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衫毕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哲学诗句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腊祥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春轮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轮森搏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